来历:中国青年报(2024-01-17 04版),记者:秦珍子
青调查
今世婚礼正在被减号突击。
咔嚓,减去“接亲”环节。接着,大嗓门的司仪消失了。谢绝伴郎伴娘,删掉冗长典礼,洞房更是不可能闹的。
发射“减号”的年青新人,把老气又套路的婚礼,砍成抱负的形状,然后在交际媒体戏弄道:“全网等待的‘三无’婚礼来了!” 不算啥,有人立刻晒出了“四无”,让婚礼再瘦一圈。
典礼感跟着缩水了吗?想必没有,年青的新人们算得明明白白,拿减号换加号。
租个豪车队充门面,性价比太低,不如打飞的去游览。天不亮就起床,太苦,打工人甜美的日子,有必要匹配一个天然醒。堵门的方法主义,能够换成老友纪念的合影;敬酒的老规则,改成草坪上的游戏。不需要搜刮煽情故事催泪,也不拿来宾开低俗打趣,有人给爸爸妈妈写了真挚的信,有人只请知己老友参与,他们回绝被不熟的人围观。
“每个人都玩儿得很高兴!”一个刚办了“三无”婚礼的姑娘满意地说。
我曩昔参与过一些婚礼,听相同的司仪串词,吃相同的红烧肘子,看新娘在红喜服与白纱裙之间切换,新郎举着盛满水的酒盅,一桌一桌说场面话。传统习俗里的规则,插上商业文明的翅膀,混搭西方宗教的风格,再捎上人情世故的来往,这些一起构成了前些年最遍及的婚礼方法。也没什么欠好,横竖我们都差不多,礼堂塑料花换成鲜花,加一万元,其实远看没差异。
这几年,婚礼真变样了。有朋友找我当司仪,说不喜爱商场感,要故事感,要绝无仅有的串词文本。有亲属家,小两口都是商业人才,把婚礼的发誓环节改成签一份爱情“合同”,以示契约精力。最近的一次,几个月前,我去搭档老家参与他的婚礼。典礼在老屋旁的草地上举行,新郎新娘自己掌管,满座的记者修改,把婚礼玩成了“新闻发布会”。传统吗?极传统,乡里乡亲吃了三天大席。浪漫吗?极浪漫,每一朵开在鱼塘边的小花都是早有预谋。小孩子看皮影戏,抢糖吃。气候也给力,下了半个月雨,婚礼当天放晴。那一次,我信任绝大多数来宾都跟我相同,真的见证了爱情,也感觉被优待。
还有很多年青人,爽性一梭子减号打光,要么游览成婚,简略吃个饭完事,要么干脆不办了,把“三无”变成“全无”。什么婚礼“四大金刚”,一点都没考虑,省心、省钱、省力。
“礼”这个字,对中国人是大工作,凝聚着慎重的心意和尊敬的情绪。婚没个礼,恰似不行严厉。我乃至听过一种说法,婚礼就得大操大办,投入那么大,那么多人都见证了,这个婚就不简单散。
这未免太坑,两个人的联系,不只要被经济本钱捆绑,还要被大众眼光捆绑。一次婚礼,两层劫持。被家暴时想想最初的婚礼?被丧偶式育儿时想想最初的婚礼?别想婚礼了,赶忙想想法令吧。当下的年青人够累了,他人的成果,他人的学历,他人的房子,他人的婚礼……也都别参阅了,“三无”其实包罗万象,有爱情,有仔细,有祝愿,还有价值观的强力表达。
“不说嫁娶”“不必爸爸妈妈的钱”“不让父亲交代女儿”“不从娘家到婆家”……更多的“无”意味着更多的“有”,有相等,有独立,有新的家庭结构,有性价比,有对个别情感、交际方法的尊重。
一位网友说,“亲属不喜爱可是我喜爱的‘三无婚礼’,爽!”这句感叹带着叛变传统成功的意味,但在我看来,这恰是对婚礼实质的回归。晒“三无婚礼”的年青人,谈论区一片“完美”字样,还有人说:“日子是你的,不必按他人的等待走流程。”
刘少华 张力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梅蓉村村庄会客厅咖啡馆内,游客正在阅览。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大街的一所工会驿站里,骑手在听书休闲。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茑屋书店上海浦东店。 陈...
(2010年—2019年民政部民政作业开展计算公报数据)据民政部近来发布的数据显现,我国成婚挂号人数从2013年后开端呈逐年下降趋势,2020年全国成婚挂号人数813.1万对,比2019年削减114....
□周依婷(西南科技大学)据《三湘都市报》报导,本年五一,青年游客在长沙街头玩出了新花样——一边打卡橘子洲、岳麓山,一边支起构思货摊敞开“轻创业”形式。当游览遇见摆摊,既能感触玩耍的高兴,又能体会日子“...
2月23日,字节跳动一名年青的视频架构图画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猝死。而就在一周前的2月16日,一名26岁的年青规划师在家猝死,他的生前聊天记录称自己“天天熬夜,周周通宵”。一时间,年青白领加班猝死问...
正值新年,年度“花式催婚”大剧迎来高潮。“年岁不小了,也该成婚了”“先成家后立业,都多大岁数了还不找对象”“别再挑挑拣拣了,挑来挑去只能挑他人剩余的”“你不成婚,我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”“你看近邻...
年青人开端盛行“三无婚礼”了?半月谈记者 梁姊从车队接亲、大摆宴席,到三五亲朋,放松玩乐。比起隆重的典礼,越来越多年青人的婚礼更像是一场惬意的派对。婚礼,这个从前陈旧而崇高的典礼,跟着年代的变迁正在产...